心得

主動投資被動投資都好-積蓄不要被通膨吃掉都好

最近勳仔看到一些財經作家或是部落客,又在開戰究竟是指數化投資好呢?還是主動投資好?目前兩大教派都有各自的的擁護者,戰來戰去看的我們眼花瞭亂,雖然過去有聊過這個議題,今天我們還是再來聊聊看吧

指數型投資 v.s 主動投資

首先我們還是再複習一下,兩大教派的中心思想。

首先指數型投資,這邊主要討論的是投資所謂的市場指數的ETF,美股的話像是VTI跟SPY,台股的話就是0050。

投資這種市場指數ETF,因爲成分股平均分散在市場的主要有代表性的龍頭股,所以套一句老話,買進這類型ETF就可以一次買進一藍子股票。因為標的分散在各個大型的權值股,因此好處就是這些大型企業營運相對穩定,缺點就是成長爆發力沒有一些中小型股來得好

而投資這類型的市場指數,主要的想法就是,不執著追求高於市場的報酬,因此慢慢分批將資金投入指數型ETF,著眼的就是穩穩吃到市場的平均報酬率即可,因為有許多市場的歷史年化報酬率就達到7-10%的水準。

而至於為什麼絕大部分的市場趨勢都是向上,勳仔個人的解讀是這跟人類持續的經濟活動,創造出來的生產價值,再加上政府貨幣政策所導致的通貨膨脹必然使之

套一句大家最常用的比喻,二十年前一碗陽春麵跟今天一碗陽春麵的價格是完全不一樣的,明明換到的是一模一樣的東西,但是價格卻不一樣,這就是日積月累的通貨膨漲所造成,實際物品的價值沒變,但是貨幣的價值因為通貨膨漲而有了改變

股票市場的市值的變化也是反應市場的獲利多寡,隨著通貨膨漲,可以預期的是企業的盈利理論上也會隨者通貨膨漲而上升,雖然盈利增加不代表實質購買力增加,但是盈利的絕對值會隨著通貨膨漲而上升,進而推升市場的市值。因此這也是常常聽到人家說,指數化投資在股票市場,是有抗通膨的能力的,因為公司的獲利也會隨著通膨一起上漲,手上的指數型ETF也會跟著上漲。

不過當然也有些地區可能會遇到市場遭遇一些外在因素而導致經濟衰退,像是日本過去因為通貨緊縮造成失落的三十年,讓市場的表現沈寂了許久,因此只單壓一個市場的指數,風險也相對高的。

因此指數型投資的另一個重點是資產配置,不要單壓在同一個市場,而是根據市值權重或是個人對於市場的熟悉程度,配置不同的比例分散在各個市場中,讓風險承擔能力更高,不求暴賺,但是可以穩穩的吃到市場的平均報酬。

而主動投資,我們除了可以自己做研究,選擇標的來進出之外,也可以選擇主動型基金,或是主動型ETF,由專業經理人透過主動式的研究,來決定要進出那些標的。

如果自己有心力研究的,就需要自己利用各種資訊來做進出的判斷,不過身為小散戶的我們,往往在資訊取得上不如一些法人來的順暢,因此就需要更加謹慎小心。

而如果自己沒有心力研究市場,就可以透過基金的方式,讓專門的研究機構跟團隊幫我們操作,而我們就需要付出一些經理費管理費當做回報給基金公司。無論是自己主觀或是透過主動基金經理人進行操作,因為都是主動的進出,因此就是我們稱為的主動投資。

沒有唯一的致勝方式

而指數型投資人跟主動型投資人在這兩年也是爭論不休,舉去年績效大放異采,徹底碾壓市場指數的方舟投資(ARK)旗下的主動式ETF來說,今年的表現就不若市場指數。

因此去年靠著重壓方舟投資旗下的主動式ETF,或是參考木頭姨的選股清單來做操作的投資人,去年笑哈哈,今年可能就會被笑哈哈(不過最近ARKK有因為TSLA飆漲的關係,績效拉升不少)

(圖片來源: Google Finance)

不過勳仔還是覺得老話一句,不必去攻擊或是酸言酸語那些跟你投資方式不一樣的人,每個人的個性職業,資產總額甚至年紀都不一樣,對投資這件事情的觀念不一樣也是合情合理,只要能夠持續累積資產,保持對市場敬畏的心,條條道路通羅馬,都還是有機會達到自己設定的財務目標的。

例如:小明二十出頭歲,月薪三萬塊,存款10萬,他可能會選擇主動積極的操作,希望賺到遠超過市場平均的報酬率,如果成功,他才能加快資產的累積速度,失敗,還年輕,失去的資產也不多,就當做是付給是市場的學費,累積經驗,未來還是有很多機會。

而小王已經六十歲了,快要退休了,累計資產到800萬了,這時候他只希望能夠在控制風險的狀況下,低風險的持續累積資產來打敗通膨,因此他選擇指數型投資。

兩種情況,我覺得都沒有錯,不同時空背景下,選擇不一樣是很正常的,又何必強迫別人接受自己的想法呢?只要自己能早點找到一套適合自己且穩定獲利的方式就可以,不必去攻訐別人的投資方法,也不要妄自菲薄,無論是投資或是本業,持續累積資產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錢存銀行沒有比較保本

另外還是很多人覺得,不管指數投資還是主動投資我都不懂,老一輩都說,儲蓄是美德,悶起頭來努力工作存錢就對了。

這觀念隨著各國政府長期維持低利的時空背景下,勳仔是覺得早就已經不適用了。努力工作把錢放銀行領薪水雖然會看到存摺數字緩步增加,但是追不上物價漲價的幅度,等於實質購買力越來越低,資產實質上是縮水的

主計處公布110年10月份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是2.58%,而目前台幣一年期定存都是低於1%的,因此把錢存在銀行,真的會發現錢越存越薄。所以真的要感謝指數化ETF的出現,懶人一族不要在把懶得學或是沒時間學當做不投資的理由,簡單的開始定期定額指數型ETF,當作抵抗通膨的第一步吧!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僅就公開資訊進行主觀分析,僅供投資朋友參考,不應當做投資依據,投資朋友仍然需要根據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作為投資判斷,盈虧自負。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話,歡迎點擊下方分享按鈕,分享這篇文章給你的FB或是Twitter的親朋好友,或是加入>>勳仔的理財小角落 FB專頁<<,接收最新的理財文章資訊

延伸閱讀(一): 美股中概股大逃殺之老生常談-雞蛋永遠不要放在同個籃子

延伸閱讀(二): 台股萬八加航運的熱潮-身為散戶心癢癢了嗎? 別忘倖存者偏差

延伸閱讀(三): 投資比的是氣長-能長期在市場存活才是贏家人生-投機跟投資兩杯水投資法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