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21年的尾聲,來回顧一下這一年的操作心得吧

時光飛逝,又到了一年的尾聲啦。除了準備跨年派對之外,這個時候更是讓自己紀錄一下過去一年的投資心得的一個好機會。

投資朋友們如果平常沒有紀錄交易日誌的習慣,或是屬於投資週期很長的流派,也可以試著在年尾,花一點時間去紀錄一下今年的收穫,無論是賺錢賠錢,都可以當作未來的養分,替自己留下一點紀錄

2021年台股總結:

勳仔個人來看,2021年台股受惠於相對穩定的疫情,再加上半導體還有船運等等受惠於資源缺少的漲價效應,讓這一年的台股投資人應該有很多人都有不錯的收穫。

而勳仔2021年還是基於之前介紹過的兩杯水投資法(文章連結)在操作,讓主要是負責降低波動度,持續讓複利發揮效果的傳產類定存股,在領到股利之後持續投入,擴大部位

而另一杯水,主要是目標是找到未來業績動能想像空間大,而當前股價被低估的股票,逢低分批佈局,耐心等待股價上漲,進行波段的操作。

今年這杯水,也順利搭上航海王的船,在長榮初升段回檔拉回的機會,逢低建倉,接著在主升段的部分,拉回就持續加碼,然後動態改變停利點,幸運的取得超過100%的報酬。

另一檔則是看好USB4.0高速介面的應用持續普及跟擴大,在年初就持續分批建倉創惟,耐心持有,下半年也順利取得超過100%的報酬。

而遵循兩杯水投資法,再觸擊移動停利點之後,就照紀律,將獲利的部分,再重新平衡,將部份落袋的獲利轉投入另一杯水的類定存傳產持股中,讓明年穩定風險較小的類定存股部位,可以持續領股息讓複利部位放大

今年台股整體來看還算是豐收,最大的心得還是,如果能就產業趨勢跟基本面做比較深入的功課,在股價低檔盤整,或是漲多拉回之際,採取分批建倉的方式,能讓自己比較抱的住,賺到一個比較大的波段,那麼年度的績效目標就有機會提前達陣。

而也因為對產業面跟上下游比較深入的了解,也比較不會受到短期技術面的波動而影響,有比較大的機會可以抱一個大波段。

今年也持續體認自己適合的作法,不是追求資金動能浪潮的瘋狗流,因為平時本業已經相當繁忙,沒辦法每天盯盤,那麼著重產業結構面的價值投資方式,得確是比較適合自己的方式。

這樣的投資方式,進出市場不一定要頻繁,關注的股票也不用太分散,而且投資週期往往也可以拉的比較長,適合我這樣子工作型態的小散戶。

而每個人的工作情況跟周遭環境不盡相同,只要能夠在每一次進出市場累積經驗,盡快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就越能找到專屬於自己的財富密碼

2021年美股總結:

而今年的美股操作對比去年,就沒有這麼順遂了。去年ARK基金木頭姨的聲勢如日中天,順應市場潮流,我也將比重很高的美股部位配置在小型的的成長股上面,因此去年也取得不錯的績效。

不過今年以來,通膨效應持續發酵,聯準會的寬鬆貨幣政策被市場認為即將終結,去年一整年狂印鈔的政策讓一些成長股的市場估值明顯過高了,也因此今年小型成長股動不動就下修30%甚至是40%

勳仔年初有預期資金派對即將結束,因此將部份的資金轉進大型藍籌股,跟升息循環可望獲利的銀行股做為一個降低風險的作法,不過仍持有一定比例的小型成長股。

雖然降低成長股部位的比例,不過錯估下修的力道,仍導致在一些小型成長股的虧損超乎預期,不過因為有研究過這些小型成長股的財報,在短期沒有倒閉風險,而且公司仍舊維持高度成長的前提下,持續利用選擇權權利金的方式,降低持有持本,也或多或少可以彌補一些虧損,用時間換取空間。

而對股價大幅下修是因為成長趨勢趨緩的那些股票,則是果斷認賠殺出,因為明年升息啟動,一旦喪失高度成長率的保護傘,則這些股票的估值模型,一定還會承受更大的壓力,因為資金版塊可能會朝向那些景氣復甦而受惠的傳統大型股。

因為仍舊持有的一些小型成長股所造成的虧損,讓今年美股的績效跑輸大盤,不過回頭跟木頭姨的ARK相比,至少還能維持正的績效沒有賠錢。

也慶幸年初對於貨幣政策風向的嗅覺,提前先降低小型成長股的比重,讓這些股票的損失還在控制範圍。

也更好趁這個機會省視,當去年大家一窩蜂都在讚嘆ARK木頭姨之際,其實也忽略了ARK這種主動式ETF投資在小型股的狀況下,因為持有的佔比較高,容易發生骨牌效應

這個骨牌效應在ARK績效好,剛吸引到投資人目光的時候,因為單純看到績效很好而投資的人變多,資金是流入的方向,讓ARK會持續加碼本來在小型股的部位,間接又讓股本小的成長股價格上揚,帳面上績效更好的情況下,又會在吸引資金流入,持續這個循環。

不過反過來,當投資人擔心通膨升高下,這些成長股的估值過高,於是將資金抽回來,這讓ARK基金必須要賣出持有的股票部位來因應資金抽回的壓力,因為成長股股本小,於是乎佔比很高的ARK開始賣出股票,就會讓小型成長股的股價下跌的很快,於是乎帳面的虧損又會在拉大,又在吸引更多人將資金抽離,也行成一個循環,只是是負面的循環。

因此,還是老話一句,只看新聞朝著人多的地方去,往往會是最後ㄧ棒接刀或是被割的韭菜,如過沒有自己獨立判斷的能力,將資產配置在追蹤大盤指數的被動型ETF仍舊是相對風險較低的選擇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僅就公開資訊進行主觀分析,僅供投資朋友參考,不應當做投資依據,投資朋友仍然需要根據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作為投資判斷,盈虧自負。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話,歡迎點擊下方分享按鈕,分享這篇文章給你的FB或是Twitter的親朋好友,或是加入>>勳仔的理財小角落 FB專頁<<,接收最新的理財文章資訊

延伸閱讀(一): 選擇權的高風險-以台指選擇權20180206事件為借鏡

延伸閱讀(二):漫長的2020年終於快過去了-風風雨雨的一年,投資路上我們能借鏡跟紀錄些什麼呢?

延伸閱讀(三): 傳統財富自由實踐者的圭臬-FIRE v.s.更能貼近生活的FIREMAN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