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

儲蓄險拿來存第一桶金?! 年輕人應該可以有更好的選擇

最近看了一篇娛樂新聞的報導,描述藝人小甜甜因為新冠肺炎,導致收入銳減,但是每個月開銷卻需要二十萬,所以被許多朋友跟網友質問,小甜甜在facebook上回應網友的原因除了房貸跟車貸之外,她還買了兩張高額的儲蓄險,目的是強迫自己儲蓄,所以每個月的開銷至少要二十萬,在目前疫情導致演藝圈收入銳減的情況下,她需要打三分工才能維持每月的花費…

相信很多剛出社會的朋友,常常會被保險業務員推薦購買儲蓄險保單,不外乎就是可以幫助我們強迫儲蓄,六年後期滿,就可以得到高於定存%數的回饋,然後如果繼續放著不提前解約拿回我們的錢,每年還可以用高於定存的複利持續滾存。

對於剛出社會懵懵懂懂的新鮮人,可能覺得很有道理,想說業務說的很有道理,應該強迫自己儲蓄來存第一桶金,連什麼是預定利率或是宣告利率是什麼都不知道,就買下了儲蓄險。如果是六年期的就算了,如果買到長年期的,一旦未來的外在環境起了變化(像是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失業或減薪,這張長年期的儲蓄險會變成我們經濟上的壓力,如果真的缺現金,需要將保單解約,跟定存不一樣,我們是會損失本金的。

投保儲蓄險前先搞清楚是年金險還是壽險

儲蓄險是一個概括的說法,一般可以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年金險,一種是壽險,而根據滾存的利率是變動型還是固定的,分成固定利率或是利變型。目前市面上的儲蓄險大部分多屬於利變型。

年金險跟壽險最大的差別是,年金險的設計上以生存保障為優先,也就是他主要是讓我們在年紀大的時候,可以領取在年輕時候繳的保費,再加上保險公司代為投資所得到的增益,來支持老年生活的花費。

至於壽險類型的儲蓄險,除了到期解約可以拿到的解約金,因為是壽險,所以當身故的時候,也會有對應的身故賠償金,只是這種儲蓄型的壽險,通常身故的保障都不高,所以通常投保的時候還是以滿期之後,可以拿回的解約金金額為主要的參考。

儲蓄型保險會有一個滿期的時間,在滿期之前解約,本金都是會扣掉一定的比例。被扣掉的包括業務的傭金,保險公司的管銷費用等等,對比年金險,壽險型的儲蓄型保單又會多了一個保障身故的保險金需要被扣除。

所以我們可以猜到,通常年金型的儲蓄險,提早解約能夠拿回的本金比例相對於壽險型的儲蓄險會來得比較高,但是還是會被扣掉一定比例的本金。

宣告利率以及預定利率

儲蓄型保單都會有所謂的宣告利率以及預定利率,所謂預定利率就是保險公司在設計保單的時候,有預訂拿到客戶的保費之後,要做哪些投資,可以預估出一個預定的投資報酬率,在從而估算出預定的利率。

不過為了預防,當投資市場欣欣向榮,預期的投報率很高,而保單的預定利率太低,導致保戶大量解約,轉而投向市場,這對保險公司不管在行政成本或是投資成本都會增加,所以有所謂的宣告利率。

這個宣告利率就是保險公司根據目前實際上在市場投資的報酬率而估算的一個值,正常情況下,這個宣告利率會高於預定利率,這時候保險公司就會回饋到保戶的儲蓄型保單,讓保單價值提高,讓保戶不會想解約。

不過也有可能市場上的變動導致宣告利率低於保單一開始設計的預定利率,在壽險型保單,是有下檔保護的,也就是當宣告利率比預定利率還要低的時候,保單的價值累積會改採用預定利率,也就是預定利率就是最低利率的一個保證值。

不過年金型的利變型儲蓄險,雖然也有預定利率,不過它的預定利率只是拿來計算當滿期之後,開始給付年金的時候每期會領到的年金金額,並不是一個最低的保證。 當市況很差的狀況下,宣告利率甚至可以歸零,而沒有下檔保護,這點要特別注意。

實際儲蓄險範例

我們實際找了一個例子來看看,這邊以富邦人壽的年金險來分析 (連結位址),網路上的廣告主要宣傳的是六年滿期之後能夠拿到109%的本金,也就是多了9%的本金

(圖片來源:富邦人壽)

不過一樣不會主動列出對應的內部報酬率是多少,我們自己用Excel內建的IRR函式,換算出六年到期領回的IRR是1.42%,目前台銀的三年期定期儲蓄存款的利率是0.865%,所以如果六年到期就領回,我們的確可以拿到比定存高的部分。 不過這個計算是根據宣告利率一直維持在1.9%所換算的,所以實際上如果宣告利率有變動,這邊對應的IRR也會跟著變動

我們再利用官網提供的計算機,再把時間拉長到10年後才領回,用Excel再次計算IRR可以上升到1.611%。IRR會往上升,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前六年我們所繳保費的投資收益,會需要扣掉保險公司的一些支出,剩餘的才會變成我們的投資收益,所以當前六年已經攤提完許多內扣的成本,後面開始還會從投資收益扣掉的保險公司成本就相對變低,所以越晚解約取回現金,則對應的IRR就會越高。

不過我們看了一下,這邊的IRR雖然的確比定存還要高,不過對比台股長期年化報酬都有超過7%來比較,對於年輕人來說,儲蓄險的IRR還是偏低,雖然風險的確也較投資台股來的低。

不過風險較低的前提是我們一定要過了六年之後才能解約,否則不只賺不到利息,還會賠上本金。所以儲蓄險雖然比較沒有投資虧損的風險,但是反而會多出了資金流動性的風險,

(圖片來源:富邦人壽)

心得與後記

最近幾年在各大保險公司跟業務員的積極推廣之下,儲蓄險的收入占保險公司一個很大的收入來源,主要就是利用很高的宣告利率,來鼓勵保戶把定存的資金轉投入購買儲蓄險,進而造成保險公司的資產膨脹,又需要維持較高的宣告利率,所以會將比較多的資產進行相對高風險的投資,導致曝顯規模比較大,對保戶來說是不利的。

所以金管會有注意到這個現象,要求壽險類型的儲蓄險在2020/7月份之後,要根據投保人的年齡來提高壽險中身故的保障金額,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一旦保障金額調高,反映的是保險公司的成本增加,這個反映的就是儲蓄險的IRR會下降,因為對保險公司來說他需要負擔更多成本來,所以內扣費用會變多。

一旦IRR下降,則儲蓄險的報酬率就接近定存。雖然還有著稅務上的優勢,可是需要冒著資金被卡住好幾年的風險,對投資人來說可能就會變得比較沒有吸引力。不過金管會針對的是壽險型的儲蓄險,對於年金型的儲蓄險,後續會不會有什麼限制或改變,也值得我們注意

勳仔從年輕人的角度來看,如果要累積第一桶金,還是不建議從儲蓄險開始,一方面是因為年輕人的六年中間,生活上實在太容易發生大變化了,例如結婚生子或是買車買房,都是有可能在這短短六年中發生的,只為了賺取比定存高一點的利率,而把資金卡在保單卡了這麼久,而導致實際生活上綁手綁腳,好像也不是這麼划算。

年輕人還在累積資產的階段,這時候資本小,可以適度的承擔多一點風險來換取較高的報酬,例如投資台股ETF的0050。當屆齡退休年齡,因為資本累積夠多了,不再追求高風險高報酬,而是著眾在保本或是資產移轉跟稅務相關的事情,則或許儲蓄險是一個還不錯的商品。但是回到這篇文章的標題,對於年輕人要累積第一桶金,我們應該有其他更好得選擇

在〈儲蓄險拿來存第一桶金?! 年輕人應該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中有 2 則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