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

看日本跟美國的歷史背景以及央行政策來尋找投資機會-來認識外匯保證金吧

最近不管台股或是美股投資人應該都笑不出來,股市不斷破前低,看似永無止盡,於是乎同事間談論股市的人變少了,網路上財經的討論群組或是Facebook粉絲專頁也都變冷清了。

勳仔之前常提到,越是年輕碰到這種幾年一次的全球景氣循環,越是要感到開心,因為更可以學習如何在這種國際經濟情勢不佳的時候存活保存資產,甚至逆勢累積資本,到時候股市回到成長趨勢的時候,更有機會快速翻身。

不過這波股市大回檔,來自於美國怕通膨失控而祭出的升息貨幣緊縮策略,這樣的激進升息策略,讓股市債市都不斷下探,因此傳統股債配置在這波也都受傷慘重

而傳統只知道股市跟債市為唯一投資工具的朋友,看這樣雙殺的情況,可能最後就是只敢空手到底。不過其實在目前的總經氛圍下,在看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我們可能還是可以找到熊市下,不只保全資產,甚至可以累積資產的方式,那就是外匯保證金投資。

日本失落的二十年以及安倍經濟學

再聊今天正題外匯投資之前,我們先來聊聊日本。

應該很多人都聽過所謂日本失落的二十年這個名詞,不過對於他的歷史背景可能不是這麼了解。

1980年代,日本是全球製造業大國,大量的產品銷往歐美國家,像是汽車跟半導體等等,尤其美國對日本有很大的貿易逆差

因此美日英法德五個當時主要的已開發國家的財政部長跟央行行長在美國紐約開會,並簽下著名的廣場協議,開始聯手干預外匯市場,讓美金貶值,以緩解美國巨大貿易逆差的壓力

而因為美元貶值,美國產品的競爭力提升,多少會影響到日本當時大量出口的企業,為了減少衝擊,日本當時就開始實施寬鬆貨幣政策,提供企業便宜資金,也鼓勵國內民間消費,藉此減緩衝擊

但這些熱錢並沒有流入民間消費,而是流入房地產跟股市,不斷被炒作的代價,就是後來大家都知道的日本資產泡沫化,企業還不出錢,民眾還不出房貸,金融體系面對一堆呆帳,民間消費不振,日本國內進入長期通縮的窘況,也就是大家熟悉的日本失落的二十年

景氣低迷了一段非常長的時間,日本經濟因此停滯了數十年,直到安倍晉三在2012年到2020年實行了著名的安倍經濟三支箭

其中第一箭就是持續長期的寬鬆貨幣政策,並放手讓日幣貶值,目標是維持長期通膨2%的目標,匯率不是首要考量,維持通膨在2%才是首要目標,希望以此刺激並維持日本經濟的成長

日幣貶值的確重新刺激日本企業的產品輸出競爭力,並提供國內企業的資金活水,但是貶值卻也是雙面刃,讓一些進口商品變的很貴,民間實質消費力還是無法實質大幅度上升,因此日本經濟成長幅度也不是如安倍設想的如此美好

另外運氣也不站在日本這邊,2020頃全國之力策劃的的東京奧運,希望帶來的人流跟觀光商機,帶動日本國內的經濟正向成長,沒想到遭遇Covid-19的問題,雖然還是延後到2021舉辦,但是防疫的成本,跟流失的旅客跟票房收入,讓舉辦方的日本損失慘重

而很多奧運相關的軟硬體設施跟重大公共建設,當初興建也都是舉債用便宜資金來建設的,但確得不到預期的經濟效益,於是乎奧運過後,這些虧損日本不得不扛起來,好在世界包含日本當時因為疫情,仍舊維持量化寬鬆政策,讓日本經濟還有喘息的空間。

不過近期美國遭遇嚴重的通膨問題,升息是必然之手段,而且來的又快又猛。而反觀日本的通膨率,也同樣遇到三十年來的高點,甚至超過安倍當時設定的2%,但是日本央行仍然鐵了心要維持寬鬆貨幣政策

為什麼呢?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美國在過去量化寬鬆的時期,不只撐過疫情,許多企業跟產業甚至逆勢成長,因此累積了一些獲利在手上當作緩衝,當面對升息,企業的基本面是足夠面對資金成本墊高的問題,而且美國國內的通膨率是倍數於日本所面對的通膨率,升息是在所難免

而日本呢,如同前面提到的,在長期量化寬鬆下,經濟成長都有限,再加上2020東京奧運的錢坑還需要時間消化,如果此時升息墊高資金成本,一些需要倚靠便宜資金緩步復甦的日本國內企業可能會遭到重擊而大量倒閉,這反而會引發更巨大的經濟問題,更何況目前日本的核心通膨率也不過2.x%,雖然是近幾年的新高,但是不像美國,目前的通膨率還在可控的水準。

總之,在面對世界各國紛紛因為高通膨率而生息的狀況下,日本是真的有苦說不出,不是不想升而是兩害取其輕的不能升,因此看到日本央行前陣子雖然罕見的干預匯市,但是仍舊對外宣布寬鬆貨幣政策短期都不會改變,剛看完勳仔的日本歷史講古,應該是不怎麼意外日本還是鐵了心繼續貫徹寬鬆貨幣政策了,因為日本央行實在有苦說不出啊。

貨幣政策看投資機會

當一個國家A,我們知道他的歷史背景,也知道它目前的通膨率還在可控的狀況,因此認為這個國家將會持續維持低利率政策很長一段時間。

而另一個國家B正面臨高通膨,而且不斷升息都還沒看到通膨能有效抑制的狀況下,我們可以預期未來的升息循環還沒到頂,或是至少短時間都不可能走到降息循環。

這時後會發生什麼事情,顯而易見的是資金會不斷從A流入B,畢竟利差很大而且可能會持續擴大這時候A的貨幣無可避免會面臨巨大的貶值壓力,而B的貨幣則因為利率很高,吸引資金買入,推升幣值

聰明的你會怎麼做呢?我想如果上述兩個國家的狀況持續發生,我們這時候最好的投資方式就是買入B的貨幣並且放空A的貨幣。

善用槓桿-外匯保證金

而從前面的結論,我們應該就是要買入的B貨幣並放空A的貨幣。

不過沒有任何分析是百分之百一定完全正確的,我們只能說往某某方向走的趨勢機率比較高,國際情勢瞬息萬變,或是各國政府的貨幣政策有可能朝夕令改,因此在這混頓的年代,保留現金等待下次股市回穩時機到來也是蠻合理的

不過如果覺得從各國貨幣政策來看,朝我們預期方向走得機率真的蠻大的,那我雖然保留90%的現金資產,我還是可以拿資金的10%,進行曝險來賭匯率會朝我預期的方向走。假設我手上有100萬,我就拿出10萬塊來買進B貨幣跟放空A貨幣。

而雖然只有10%資產的資金,但是一旦我們利用外匯保證金的優勢,我們可以把槓桿放大到10倍,則等於用10%的資產曝險卻可以操作等值100%資產的貨幣部位,損失可控,獲利空間卻很有想像空間。

外匯保證金顧名思義,就是外匯交易加上保證金的概念。外匯交易大家應該很熟悉,我拿台幣兌換美金或是日幣就是一種外匯交易,一旦匯率發生變化,當我換匯回台幣可能就會有賺賠。所以外匯交易就是兩種貨幣的兌換,兩者匯率的變化就會造成虧損或是盈利。

而保證金交易就是我如果要操作10萬元基礎貨幣單位(常稱作一手)的外幣合約,我無須準備好10萬元這麼多的基礎貨幣,在10倍槓桿下,我的保證金帳戶只要有1萬元,我就可以開倉了。不過你的合約價值是用10萬來計算,所以賺賠也都是10萬的合約價值來計算

Ex:

現在美元兌台幣的匯率是31元,我想開一個契約價值10萬台幣(3226美金),是台幣換成美元的,而如果我跟外匯商談好的槓桿是10倍,則我只需要在保證金帳戶放入1萬塊就可以開倉這個契約了。

而開倉後,美元持續強勢,從31變成31.5元,則這個契約價值變成10萬1613元的台幣(美金價值一樣是3226)。當我關倉的時候,我淨賺1613元。

而如果我們不是透過外匯保證金的方式,而是直接現貨買入美金,則一萬台幣只可以買到322.6美金而已,這時候匯率從31到31.5,我們在把他換回台幣,此時只賺到了161.3元。

從上面可以很明顯的看到保證金制度帶來的槓桿效應,不過上面講得是透過槓桿放大獲利,但是相反的虧損也是會跟著槓桿被放大,所以利用開槓桿的外匯保證金來操作,一定要記得設定好停損點,才不會看錯方向,一次爆倉

如同勳仔之前在討論期貨選擇權的時候所說的(文章連結),槓桿只是一個工具,本身沒有好壞,如果經過一些分析,覺得某件事情發生的概率不低,那在停損點設定好的前提下,適時的利用槓桿放大期望值,會是一個提升資金效率的方式。

免責聲明: 本篇文章僅就公開資訊進行主觀分析,僅供投資朋友參考,不應當做投資依據,投資朋友仍然需要根據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作為投資判斷,盈虧自負。

如果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的話,歡迎點擊下方分享按鈕,分享這篇文章給你的FB或是Twitter的親朋好友,或是加入>>勳仔的理財小角落 FB專頁<<,接收最新的理財文章資訊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